《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全本免费阅读
李家台子这下又出名了,长甸河桥合拢竣工,连番报道之下,甚至惊动了中枢。
听起来很玄幻,但处在这个时代,很多后来人们理解不了的事却在频繁发生。
中枢的某位**更是亲笔手书——长甸河人民大桥!
李家台子全体村民集资办的集体企业,创造了财富,然后建起来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桥,自然当得起“人民这两个字。
当然这是后话,李天明还不知道长甸河上新建起来的桥,这么快就镀上了一层金身。
此刻他正忙着收拾东西,准备下坟地祭祖。
天刚蒙蒙亮,李天明兄弟两个便带上了鞭炮、纸钱,去了村口集合,李学军等人都已经到了。
他们爷几个昨天住在了李学工家。
“大伯!三叔!四叔!
没有外人在,李天明也用不着给李学成留面子。
李学军见状并没说什么,他现在也不在奢求大家族那表面的团结了,见人都到齐,招呼了一声出发。
离得老坟近些,已经能听到鞭炮声了。
年前,李学工特意来了一趟,把坟地里的杂草清理干净,踩着被冻瓷实的积雪,众人先到了老祖坟跟前。
“三爷,您怎么也来了?天这么冷,我们这些晚辈来就行了!
李学军连忙上前,搀扶着三老太爷的胳膊。
三老太爷今天特意换上了一身新衣服,看上去更显精神。
“用不着,我还没老到走不动道呢,家里喜事这么多,我不得和祖宗念叨念叨!
说着看向了李天明这个李家最有出息的重孙辈。
李家台子能有今天,全都要多亏了这小子。
“看看人都到齐了吗?
此刻坟地里人头攒动,新年祭祖的大日子,李家的男丁,只要过了12岁的,悉数到场,这也是多年的老规矩了。
各支的长辈查点了一下人数,除了已经从李家台子搬出去的,基本上都到齐了。
“开始吧!
三老太爷一声令下,众人立刻忙活了起来。
李学军身为长门如今辈分最大,年纪最长的,第一个上前敬香。
这年头想要买供香可不容易,就连纸钱也早就不让卖了,说是封建迷信,属于四旧,各家都是买了纸回家以后,自己剪成纸钱的模样。
敬过香,焚化纸钱。
所有人都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祖先保佑。
心愿达成的,那是祖先的荫庇之功,没能如愿的,
来年就多烧些纸钱总之必须要让祖宗满意为好。
运动刚兴起的那两年县里还会派人下来视察遇到有祭祖烧纸钱的全都抓去送学习班。
唯独李家台子虽然也有人下来但都是远远地看着没有哪个敢来李家的祖坟捣乱。
祭拜完老祖各门开始分头行动。
李天明带着天亮挨个坟头给祖先烧了纸最后到了张翠娟的坟前。
今年清明的时候刚添过坟。
当时李天明还想着等到运动过去以后找个阴阳先生重新下葬。
张翠娟过世的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难再加上李学成舍不得花钱只给打了一口薄棺埋在地下好几年了也不知道那口棺材是不是已经烂了。
点燃纸钱等火渐渐烧起来以后李天明朝里面扔过去一股香。
“哥!”
天亮见状一惊诧异地看着李天明。
他们这边的规矩是只有夫妻两个都不在了以后才能享用子孙供奉的香火。
张翠娟虽然不在了可李学成还活得好好的。
李天明没说话撅了一根树杈扒拉着还没燃烬的纸钱。
那个爹有和没有都一个样。
原先他还顾忌着脸面可随着李学成和乔凤云三番两次地上门来闹就连面子上的那点儿事
现在对李天明而言李学成最多也就是个认识的人。
将来李学成有那么一天的时候李天明都没打算让他和张翠娟合葬。
因为他不配!
给张翠娟烧完纸钱李天明又去了李老六的坟前添了一把纸就连傻五都没落下。
其他人见了也纷纷上前给两座孤坟添纸钱。
“跪!”
李学农高声喊着李家的族人们按照辈分排列整齐跪倒在雪地里。
“一叩首!”
连续四拜起身之后三老太爷还要说上一句。
“列祖列宗回家过年啦!”
这边春节祭祖也叫请祖宗意思就是请祖先回家过年。
祭完祖李学军就要带着天满他们赶公交车回市里了。
李天明等人一直将他们送上车这才各自归家。
回到家早饭已经摆上桌了。
朝柜子上看了一眼张翠娟的遗像前已经摆好酒菜供果。
用的都是年前宋晓雨去大柳镇赶集添置的新碗筷。
李天明倒了一杯酒宋晓雨奉
上一碗饭,天亮三人表情肃穆地站在两人身后。
吃过早饭,李蓉又去厨房打了一碗浆糊,放多少面,都是经过严格控制的,做到坚决不浪费。
红纸昨天就已经裁好了,李天明准备好笔墨,撸起袖子,一气呵成。
上联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