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姐不想躺平》
《大小姐不想躺平》全本免费阅读
沐芸忍不住悄悄打量起眼前的男人,他穿着简单的T恤休闲裤板鞋,却丝毫掩盖不住周身散发出的矜贵之气。
绝佳的骨相,深邃清透的眼眸,高挺的鼻梁,接近完美的身材比例,这般天赐容颜真是难得一见。沐芸自认为见过不少帅哥,但这人是极品中的极品。
非常不合时宜地,江桥那张奇丑无比的脸很突兀地在脑海闪现,沐芸无奈地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前的一切毫无变化。
呵,这人简直就是江桥的超级对照组,帅和丑的两极分化。
沐芸怔愣了几秒,意识到刚刚的话不太对头,赶紧说出接头暗号:“你今天吃米线了吗?”
男人眼眸微弯,唇角漾开一抹清浅的笑,“你好,是江桥让我来这接你的。”
“哦!那我们走吧,时间不早了。”
沐芸快速收回目光,没再继续盯着眼前的男人看。
她虽说是个典型的颜控,但她的花痴仅限于看看就行,绝不会随意想入非非,基本的道德操守她还是有的。
男人沉默着走在前边带路,沐芸紧随其后。
昨天晚上,沐芸在网上查过关于上溪村的一些资料。
上溪村是个历史古村,以传统米线制作工艺而出名。村里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靠做手工米线营生,村委会设置了一个专门的米线营销推广组,负责把村民们制作的米线销售出去。
江桥让她来这做什么?自己却不露面。
“那个......”沐芸没控制住自己的好奇心,“请问你和江桥是什么关系?他让我来这干嘛?”
男人脚步不停,言简意赅地答:“一会你就知道了。”
话一出口,沐芸又听出了一股江桥的味道。这人说话的声音和语调怎么和江桥那么像。
盯着男人的背影看了又看,两人身高体型差不多,但他腿不瘸,脸和丑字没半毛钱关系,不可能是江桥呀!沐芸摇摇头,觉得肯定是自己想多了。
村里居民比预想的多,几乎每隔几米路就能遇到各式各样的人,男女老少皆有。他们或围在一起闲聊,或静静地坐在家门前做点杂事。
“那我怎么称呼你。”沐芸问。
“叫我阿江就行。”声音无波无澜。
“江桥的江吗?你们同姓。”沐芸有些诧异。
“嗯。”男人没多解释。
*
走了十多分钟,阿江在一道红色的木门前停住脚步。
沐芸放眼望去,这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小院子,院墙上开满了粉色的蔷薇花,淡淡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一块老旧的木牌掩映在花丛中,木牌上用白色油漆书写的“季氏米线”四个字格外醒目。
阿江敲了敲门,没人应答。
沐芸问:“是不是没人在家?”
阿江抬起手腕看了下时间,“这个点,应该有人在。”话落,他又抬手敲了敲门。
“来了,稍等。”终于有人应答,是一个老妇人的声音。
片刻之后,木门咯吱一声被拉开,一张略显苍老却风韵犹存的脸出现在眼前。
老妇人显然认识阿江,热络地迎他进去,脸上的笑意藏也藏不住,“阿江,你可好一阵没来我这了。”
阿江应道:“这阵子工作忙,没空过来,你身体还好吧?”
“挺好的,放心。”老妇人这才注意到跟在阿江身后一言不发的沐芸,问道:“这是,女朋友吗?”
“不是,”阿江摇摇手,跟老妇人介绍道:“她叫沐芸,过来观摩学习一下您制作手工米线的流程。”
沐芸茫然地笑笑,原来江桥说帮他办件事,竟然是观摩学习,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嘛!她正愁找不到地方学呢!
“沐芸,这是季氏手工米线的第二十二代传承人,莲姨。”阿江向沐芸介绍道。
沐芸莞尔一笑,格外热情地喊了一声,“你好莲姨,多多指教。”
*
院子很大,左右两边各放置着三个长木架,木架上整齐地排放着早晨刚制作好的米线。
米线质地圆润,一圈圈规整地绕成一个个圆饼状,散发着淡淡的米香。
跟随莲姨穿过小院进了主屋,屋里有两个年轻的女孩,看起来和沐芸年轻相仿。其中一个女孩双手推动石磨将大米磨成粉,另一个女孩用竹刷把磨出来的米粉扫进木盆。
莲姨介绍说:“为了让米线更劲道,口感细腻顺滑,我们制作米线的每一个过程都是手工操作,不用任何机器。”
沐芸颇为吃惊,据她所知,现在的手工米线基本是半手工,比如磨米粉和压米线这两个步骤都是用机器完成的,因为手工操作实在费时费力却效率极低。
“全手工那很辛苦吧?尤其是压米线的环节,需要体力。”沐芸想了想,问出心底的疑惑,“产量太低,能赚到钱吗?”
莲姨微微一笑,眼里散发出自信而坚定的光芒,“我们季氏米线的存在是为了传承传统手工米线制作技艺,不为赚钱。”
“当然,完全不赚钱也不行,那样我们这间老字号米线制作坊就没法持续经营下去。”
莲姨意有所指地看了阿江一眼,话锋一转,“幸而有江氏米线集团资助我们,不仅对我们投入研究经费,供我们不断研制新的米线种类。还与我们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我们每日产出的所有米线都会送往江氏米线总店,如果你去屏南街总店吃米线,大概率能吃到我们制作的米线。”
沐芸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应道:“没想到江氏米线是这么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沐芸细细观察着木盆里渐渐增多的米粉,弯腰闻了闻,“这米粉味道很香糯,质感看起来粗细不一。”
莲姨投去赞赏的目光,毫不吝啬地夸赞道:“沐芸,你不仅嗅觉灵敏,观察得也很仔细。每季大米选品我都亲自去原产地挑选,我们季氏制作米线的米粉是用三种米混合磨制而成。”
沐芸略微思考,想验证自己的猜测,“所以是选择我国南北中不同区域水土下产出的,不同硬度和口感的大米进行混合,互相取长补短。”
莲姨情不自禁地鼓了鼓掌,“是,你说的对。因为生长周期和气候的差异,南北方大米的外形、口感、粘性、淀粉含量都不同,混合在一起之后做出的米线软硬适中,口感极佳,米香也被最大限度激发出来。”
经过主屋通往后院,沐芸看到有两个系着围裙戴着口罩和手套的中年男性在工作。一人负责调制米糊,另一人在压米线。
听莲姨细细说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